体育明星

清晨公园乒乓热,17张球台全免费,居民幸福感爆棚?

2025-08-30 19:37:19

北京龙潭中湖体育公园,清晨六点半,空气清新得让人想多吸两口。王锦程加快脚步,冲向乒乓球场。他听说这里乒乓球氛围特别好,特意从宋家庄赶过来瞧瞧。到了球场,果然热闹,乒乒乓乓的击球声像在开派对,有人单打,有人双打,还有人手把手教新手。

清晨公园乒乓热,17张球台全免费,居民幸福感爆棚?

王锦程有点激动,问管理员:“这得收钱吧?谁都能来玩吗?”管理员笑着说:“免费!谁想打就来!”王锦程乐了,家附近也有球台,但哪有这儿的场地宽敞、环境舒服。龙潭中湖体育公园是东城区“国球进公园”“国球进社区”的试点,2023年新增了17张乒乓球台,成了附近居民健身的热门地儿。不光东城区的老住户,连西城、朝阳、丰台的球友都慕名而来。

家住北新桥街道的王立国是个乒乓球裁判,最近两年他眼瞅着身边变化大。社区里乒乓球台多了,楼下6张,室内还有6张,想打球不用跑远。居民热情高涨,技术也越来越好,规则意识强了不少。东城区从2023年开始推“国球两进”,光海运仓社区就多了7张球台,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开打,健身氛围浓得不得了。

东城区体育局没闲着,卯足劲儿建球场。到2025年,他们计划再新增或更新42张乒乓球台。现在全区已经有166座乒乓球馆,198片场地,面积加起来快6万平米。2023年新增了25张球台,2024年又加了17张,室内室外的地胶也铺得妥妥当当。有了这些设施,居民打球方便,健身热情蹭蹭往上涨。

18岁的支岳伦是乒乓球的铁粉,每周六固定练两小时。他家小区有6张球台,室内室外都有,街坊邻居就是他的球友。支岳伦说:“打球让我自信,还认识不少朋友。学习压力大,打两局能放松不少。”去年,他在龙潭中湖争霸赛拿了冠军,回家路上都觉得自己走路带风。

朝阳区的徐建华夫妇也爱来龙潭中湖打球。他们每天早上骑电动车过来,打一两个小时。徐建华说:“我们小区也有球台,但这儿老朋友多,打完还能聊聊天,热闹!”公园的设施越来越好,球台加了围网,地胶铺了三层,夏天还有树荫遮凉,安全又舒服。徐建华和老伴儿在这儿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球友,日子过得有滋有味。

清晨公园乒乓热,17张球台全免费,居民幸福感爆棚?

公园里还有对双打组合,老于和“白老师”,打得那叫一个痛快。老于家住劲松,每天来公园打球,图的就是这儿氛围好,设施棒。他笑着说:“这两年球场升级了,地胶软乎,围网挡风,球打得顺手,技术也涨了!”去年,他和球友搭档双打,杀进了东城区“国球两进”活动16强,得意得逢人就讲。

东城区的乒乓球热潮,离不开协会和社团的推波助澜。现在全区有一个乒乓球协会,39个全民健身团队。安定门街道的乒乓球队2021年就成了市级五星团队,华城社区的乒悦队2023年评上了四星。居民们不光自己打,还组队参加比赛,社区里满是欢声笑语。

为了让更多人爱上运动,东城区还办了不少比赛。比如“和谐杯”乒乓球赛,已经连办19届,社区居民和单位职工都抢着报名。2023年10月到12月,区乒协派教练到14个街道的20个社区,教技术、搞表演,居民们学得起劲。2024年8月5日,龙潭中湖体育公园又办了“中湖球王争霸赛”和“国球之星表演赛”,现场人气爆棚。

龙潭街道的杨学武也参加了“中湖球王争霸赛”。虽然第一轮就输了,他还是乐呵呵的:“第一次在公园打比赛,氛围太好了!大家都玩得开心,希望以后多来点这样的活动。”杨学武觉得,能和球友切磋几局,输赢不重要,开心才最值。

澳客平台

乒乓球不只是运动,更像一种串起邻里关系的纽带。东城区的“国球两进”,让老小区和公园变成了健身乐园。居民们在家门口就能打球,认识新朋友,找到归属感。年轻人缓解压力,中老年人锻炼身体,大家都在乒乓球台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。

清晨公园乒乓热,17张球台全免费,居民幸福感爆棚?

中国乒乓球不只是赛场上的王者,也是街头巷尾的“国民运动”。东城区的努力,让更多人拿起了球拍,走进球场。这种全民健身的热潮,展现了中国社区的活力,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老百姓对健康生活的热爱。未来,这样的球场还会越来越多,你准备好加入这场全民乒乓热了吗?